污水处理中的沉淀法主要利用了污水中悬浮物与水的相对密度不同的原理, 然后借助重力沉降的作用将水中的悬浮物分离出来。根据污水中悬浮颗粒的浓度以及絮凝特性主要分为四种沉降方式,分别为:
1、分离沉降也叫做自由沉降,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沉淀的过程中,颗粒之间互不聚合,单独进行沉降的方式。颗位在沉降过程只受到重力和水流阻力的作用,不会改变其形状、尺寸、以及质量,同时下降速度也不会产生变化。
2、混凝沉淀或者叫絮凝沉降,指的是通过混凝剂的作用,使废水中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凝聚成具有可分离性的絮凝体,然后通过重力沉降分离去除。混凝沉淀的特点是在沉淀过程中,颗粒之间互相接触碰撞并聚集形成较大的絮体,颗粒的尺寸和质量会随沉降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沉降速度也随着增加。
3、区域沉降或者成层沉降,废水中的悬浮物含量较高时,颗粒间的距离就会变小,产生的聚合力会将这些颗粒集合成一个整体一同下沉,在下沉过程中颗粒之间的位置不会变动,可以在澄清水和混水间发现一个明显的分界面,界面整体逐渐向下移动,此类沉降称为区域沉降。
4、压缩沉淀,当悬浮液中的悬浮固体浓度较高时,颗粒之间互相接触、挤压在一起,然后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将下层颗粒间隙中的水分挤出,使颗粒群体被压缩。压缩沉淀通常发生在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斗或者是污泥浓缩池中,且进行得较为缓慢。
更多的关于污水处理的知识请登录